一、保持镇静
在地震中,保持镇静至关重要。不少无辜者并非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,而是由于精神崩溃,失去生存的希望,乱喊乱叫,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。这是因为,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,增加氧的消耗,使体力下降,耐受力降低;同时,大喊大叫,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,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。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,始终要保持镇静,分析所处环境,寻找出路,等待救援。
二、止血、固定
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。开放性创伤,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,同时呼救。对开放性骨折,不应作现场复位,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,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,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。不同部位骨折,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。并参照不同伤势、伤情进行分类、分级,送医院进一步处理。
三、妥善处理伤口
挤压伤时,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,遇到大面积创伤者,要保持创面清洁,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,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,应立即与医院联系,及时诊断和治疗。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,可口服糖盐水,预防休克发生。
四、防止火灾
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,火灾是常见的一种。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,脱下燃烧的衣帽,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,或卧地打滚,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。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,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。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。
五、现场指挥
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,包括房屋倒塌程度,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、选择安全救护场地。迅速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,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。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。
六、伤员的现场分类
根据病人受伤程度、部位,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,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。对严重威胁生命的重伤员,如窒息、骨折、大出血、昏迷等,先行抢救。
七、精神应激反应
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使在场者出现精神应激反应,常见的症状是疲劳、淡漠、失眠、迟钝、易怒、焦虑、不安等。恐惧心理可加重有心脏病、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的病情,严重时可引起猝死,对此类伤员要特别关注。
八、互救队伍
地震来临时,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。具体做法是:先救近处的,不论是家人、邻居,还是陌生人,不要舍近求远;先救容易救的人,这样,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;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,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;先救生”,后救人”。
通过以上这些地震急救常识的掌握,我们可以在地震来临时,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,减少伤亡。同时,做好家庭应急准备,学习急救知识,掌握心肺复苏、止血包扎、灭火器使用等应急技能,也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