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随时可能发生。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。然而,许多人对急救存在一些误区,这些误区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导致错误的处理方法,延误救治时机。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急救误区,帮助读者正确应对紧急情况。
误区一:溺水后倒过来控水
错误做法:将溺水者俯卧位倒水。 真相:如果溺水者未清理呼吸道且没有心跳,俯卧位倒水会加重缺氧,延长缺氧时间,延误心肺复苏时机。 正确做法:溺水者被救出后,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物,解开领口,使其平卧,保持呼吸道通畅,再给予两次人工呼吸。
误区二:喉咙卡刺硬吞食物
错误做法:硬吞馒头或米饭,咽下鱼刺。 真相:硬吞食物可能导致鱼刺扎得更深,加重损伤,甚至引起食道出血。 正确做法:如果鱼刺位置较浅,可用镊子或手夹住轻轻拔出。若位置较深,不易发现或当事人已不能说话,建议及时就医。
误区三:被毒蛇咬了,用嘴去吸毒液
错误做法:用嘴吸毒液。 真相: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施救者中毒,因为即使口腔内没有伤口,部分毒素也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体内。 正确做法:第一时间拨打120,尽可能对咬人的蛇拍照或录像,清洗伤口并包扎,减少走动,避免情绪紧张。
误区四:流鼻血时仰头
错误做法:仰头。 真相:这样做容易让血液流到口腔、食道或鼻腔后,增加不适感。 正确做法:坐下或站立,头略前倾,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,用口呼吸。
误区五: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
错误做法:服用止痛药。 真相: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,延误诊断。 正确做法:尽快去医院查诊。
误区六: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
错误做法:立即复位。 真相:内脏脱出后未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即复位,可能造成感染。 正确做法: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。
误区七: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
错误做法:止血带长时间结扎。 真相: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,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。 正确做法: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,并做好记录。
误区八:昏迷病人忌仰卧
错误做法:使其仰卧。 真相:昏迷病人应侧卧,防止口腔分泌物、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。 正确做法:使其侧卧。
误区九: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
错误做法:平卧。 真相: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,使气喘加重。 正确做法: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。
误区十: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
错误做法:随意搬动。 真相: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。 正确做法:平卧,抬高头部,即刻送医院。
总结
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于应对突发状况至关重要。本文揭秘了常见的急救误区,希望大家在关键时刻能够避免踩坑,正确施救。同时,也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,以备不时之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