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夏季高温天气,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。中暑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技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暑的症状、原因以及相应的急救方法。
中暑的症状
中暑的症状可以分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。
先兆中暑
- 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。
- 口渴、心悸。
-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。
- 大量出汗、四肢无力。
轻度中暑
- 面色潮红或苍白。
- 恶心呕吐、气短。
- 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或湿冷。
- 脉搏细弱、心率增快。
- 体温超过38℃。
重度中暑
- 中暑高热:体内大量热蓄积,出现嗜睡、昏迷、面色潮红、皮肤干热、无汗、呼吸急促、心率增快、血压下降、高热、体温可超过40℃。
- 中暑衰竭: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、脉搏细弱、呼吸浅快、晕厥、昏迷、血压下降等失水失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,肛温约38.5℃,而腋温则较低。
- 中暑痉挛:剧烈劳动或运动后,由于大量出汗而只饮水补充盐分,导致血钠、氯化物降低,血钾亦可降低,引起阵发性疼痛性痉挛(俗称抽筋),口渴、尿少、体温正常。
- 日射病: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,造成颅内温度增高,出现剧烈头痛、头晕、眼花、恶心呕吐、耳鸣、烦躁不安、意识障碍、重者发生昏迷,体温可轻度增高。
中暑的原因
- 高温环境: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,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。
- 强体力劳动: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,使人体产热增加。
- 散热障碍:湿度较大、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,导致散热障碍。
- 汗腺功能障碍:系统硬化病、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,汗腺功能障碍。
中暑的急救技巧
-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,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。
- 解开患者的衣领及裤带,让病人平躺,保持呼吸顺畅。
- 若患者清醒,可给予一些清凉饮料,如淡盐水、茶、绿豆汤等。
- 用风扇或电风扇吹风,加速散热。
- 用冷毛巾盖住病人的额头,把海绵泡在酒精里,或者把毛巾泡在冷水里,然后擦拭患者身体,让体温降下来。
- 若患者昏迷,可针刺或用指甲掐病人中、合谷穴位。
- 对高烧不退或抽搐的患者,在用上述方法处理后,应尽快送医院治疗。
总结
夏季高温天气,中暑现象时有发生。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技巧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中暑。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暑的危害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度过一个健康、安全的夏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