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夏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升高,人们容易受到中暑的困扰。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,体温调节出现障碍,水、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,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。为了保障我们的健康,以下是一些关于中暑的急救知识。
中暑的症状
中暑的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先兆中暑
- 出现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晕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全身疲乏、四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。
- 体温可正常或略高。
轻症中暑
-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,体温上升到38℃以上,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。
- 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脉率增快、血压下降、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。
重症中暑
- 热痉挛(heat cramp):由于在高温环境中,身体大量出汗,丢失大量氯化钠,使血钠过低,引起腿部、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。
- 热衰竭(heat exhaustion):除热痉挛症状外,体温可正常或略高,出现脱水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症状。
- 热射病(heat stroke):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可出现腓肠肌或腹部肌群痛性痉挛,眩晕,虚脱,低血压,高热(体温>40℃)、无汗、行为异常、神志障碍或昏迷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,甚至危及生命。
中暑的急救措施
一旦发现有人中暑,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:
1. 迅速搬移
-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如树荫下或有空调的室内,远离高温环境。
- 让患者平躺,解开或脱去紧身衣物,如领带、衣扣、裤带等,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,避免呼吸困难。
2. 降温
-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,可用50%酒精、白酒、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,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,加速散热。
- 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。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,当体温降至38℃以下时,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。
3. 补水
- 患者仍有意识时,可给一些清凉饮料,在补充水分时,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。
-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,否则,会引起呕吐、腹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4. 促醒
-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,可指掐人中、合谷等穴,使其苏醒。
- 若呼吸停止,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。
5. 转送
-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,必须立即送医诊治。
- 搬运病人时,应用担架运送,不可使患者步行,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,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、枕后、胸口、肘窝及大腿根部,积极进行物理降温,以保护大脑、心脏等重要脏器。
中暑的预防措施
为了预防中暑,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:
- 注意室内通风,工作服宜宽松,以保证通风良好。
-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。
- 加强个人防护,戴遮阳帽、饮消暑饮料。
- 有头痛、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、饮水。
- 多吃水果与蔬菜,补充足够的维生素。
- 有充足的睡眠。
夏日炎炎,掌握中暑急救知识,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